摘要:
新材料的研发协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,解决关键原材料(关键技术/行业的基础)供应问题并保障其安全获取是材料研发的战略作用之一。各个国家的创新体系背景(包括核心机构等)推动新材料战略/路线图的构建发展,支撑/使能技术(尤其是基础技术、材料、制造、信息通信技术)和创新基础设施是新材料的发展基础。5大新材料强国新材料产业模式与政策介绍如下(详细内容见来源链接):
美国
非常注重材料基因组计划战略规划;
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;
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;
规划了强力的国际化产业重组机制。
日本
非常注重长期的国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;
建立了高效的产官学研合作机制;
非常注重整体和系统的技术战略路线图;
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创新集群建设。
德国
非常注重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集群建设;
建立并完善以核心技术和核心制造为基础的工业标准化体系;
大力培育以核心技术和核心制造为基础科技型中小企业,并促进他们竞合和高质量的发展;
建设赋能和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。
韩国
依据本国资源匮乏、人口因素、企业现状、产业状况,非常重视国家级战略支持和投入;
促进大企业集团改革重组,发挥集中效用;
鼓励“官民一体”的全员并协作的创新模式;注重以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为基础进行企业人才培养。
中国
我国产业链齐全、市场庞大,早期依赖低成本劳力和人口与市场红利快速发展,对于创新重视不足。近年来,一是对欧美国家追赶有了一定基础,到了瓶颈期;另一方面,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,有了产业转移东南亚的趋势;最后,随着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,各国对供应链安全重视升级,中国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现象日趋严重。上述原因使得国家非常重视国家级战略支持和投入,并开始促进大型国企改革重组,发挥集中效用。在创新模式上,也继续自上而下地刺激创新,并表露出强烈的政策意志。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上提出三大重点方向:先进基础材料、关键战略材料、前沿新材料。
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明确加快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,到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;从发布《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》到为中国制造2025增添百亿专项基金,不断在政策上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持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,提出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,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、高温合金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。
查看更多请点击以下来源链接。
信息来源:
(以上信息来源或部分来源于以下文献或网络链接,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以便删除)
您好!请登录